史上最大订单竟成烫手山芋
3月28日那纸50架波音737-8的采购协议,原本是中银航空布局未来十年的战略动作。谁料政策急转弯来得如此迅猛——4月10日中美贸易新规实施,这批尚未交付的飞机直接撞上34%关税红线。
交付条款暗藏致命陷阱
按《财新》披露的FOB+进口申报模式,关税计算节点并非签约日,而是飞机抵华之时。单机成本瞬间暴涨4080万美元,50架意味着要多掏20.4亿美元(约合130亿人民币)。这相当于把企业两年净利润拱手相送。

历史重演的深层警示
2018年中美关税战期间,某家电巨头就因政策时差导致设备成本激增20%。如今同样的困境落在航空领域,暴露我国高端设备采购机制的短板——既无过渡豁免条款,也缺乏税收观察期设计。
国产C919为何难入法眼?
尽管C919报价比波音低1500万美元,但中银航空依然选择承担天价关税。核心在于飞机残值评估体系:目前全球65%的租赁飞机通过二级市场流通,而国产机型在维修体系、飞行员适配性等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生态链。

破局之路正在显现
值得关注的是,C919已取得EASA限定适航认证,并与中东航司开展技术对接。民航专家指出,当租赁公司开始批量采购国产飞机,将倒逼整个航空产业链升级。这次130亿的'学费',或许正是行业转型的必要代价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